Monday, March 18, 2013

Revenue Models - Data

Data (資料) 是一種有趣的網路獲利模式. 照原文中Google董事長Eric Schmidt的說法, 現在每兩天產生的資料就相當於"人類有文明以來"到2003年所產生的資料. 以這種資料產生的速度來看, 如果有辦法利用資料產生獲利, 將會是很有趣的一種獲利模式.

Fred把這種獲利模式分成兩大類, 第一類是以收集彙整資料再賣出為主, 第二類是利用服務產生屬於自己的資料再從中獲利. 他認為第一類的模式比較危險. 因為很容易被取代. 第二類的模式就是目前Twitter, Facebook正在使用的模式. (只是從中獲利的方法目前看起來是原生廣告).

另外, Fred建議如果是走第一種模式. 以API的方式讓人存取收集彙整好的資料是比較好的方法. 因為這讓你的使用者比較沒辦法離開你. 還有, 如果能夠讓你的資料變成一個更大的生態系統的一部分, 這樣會讓你更有競爭優勢. (可惜沒有舉一些例子來給大家參考)

Revenue Models - Licensing

Licensing(授權)是這次的主角. Fred認為Licensing是最不網路原生的模式. (但是在傳統桌上型軟體業還是主流).

我想或許是跟授權這種模式在搬到網路上後很難有效的估量每個授權單位該收多少錢還有網路軟體服務本身的revenue model也開始轉變有關. 傳統的授權模式, 大多是跟"可見的產品"綁在一起. 就算是軟體, 也是一套套的算. 因為傳統桌上型軟體大多還是"一盒盒"的賣. 另外, 在網路世代, 很多軟體已經轉形成Saas模式, 通常都是以付月租費為主而不是傳統的一次買斷. 所以才會有Licensing是最不網路原生的獲利模式.

儘管如此, Fred提到了Open Source License是一個可以注意的模式. 雖然怎麼獲利並不明顯. 但是卻可以利用社群的力量幫忙讓本身的產品更好. 我自己覺得, Open Source License是一個有趣的方法. 可能不容易透過Licensing這部分直接獲利, 但是可以想想怎麼利用這種方式設法加速自己的產品開發速度還有讓開發成本降低.

Revenue Models - Transaction Processing

一轉眼, 這一系列的文章就欠了好多篇. 今天趕快來補一下. 這次的主題是Transaction Processing. 簡單來說就是抽"手續費". 雖然Fred提了幾個例子說, Transaction Processing可以應用在幾個不同的領域裡, 不過看起來最主要的還是在金融相關服務.

總的來說, Transaction Processing最大的挑戰是如何衝大交易量. 因為單筆手續費不可能收太高(不然大家就不用了), 但是在提供這些交易的解決方按時往往又有一筆不算小的固定成本要支出. 所以在交易量沒辦法衝出來的情況下, 這個revenue model是會虧錢的. (謎之音: 量衝不大就會虧錢, 這句話幾乎可以套在絕大多數的revenue model上啊XD)

Saturday, March 9, 2013

Impressive Facebook Fanpage

前幾天不小心看到了一個朋友分享了幾篇來自一個粉絲團的文章. 心血來潮點了過去看看. 馬上對於這個粉絲團產生了極大的敬意和興趣. 敬意是這個粉絲團的各方面數字都很漂亮. 50萬上下的粉絲數, 超過60萬人在討論這個粉絲團. 幾乎每一篇都至少有上百個分享跟上千個讚. 印象中沒看過其他台灣的粉絲團有這麼令人印象深刻的數字. (通常是粉絲很多, 但是活躍度沒那麼高)

研究了一下這個粉絲團為什麼有辦法衝出這樣的數字. 就對這個粉絲團充滿着興趣. 以下是我自己的一些觀察跟猜測.
- 粉絲團名稱. 這個粉絲團的命名跟包裝很聰明. 從名字來看, 像是某個名人的粉絲團. (在粉絲團剛成立時, 也真的有放了幾張這個名人的照片. 以增加"公信力"). 我個人認為, 這對於大家加入跟分享文章的意願都會提高.
 - 每篇分享都會放上很漂亮的圖. 這再次證明FB粉絲團上要用圖吸引人的目光. 至於文字的部分, 大多是一些"有感而發"類的文字.
- Po文的數量跟頻率非常驚人. 這個粉絲團大概每10~20分鐘就會po一篇文. 本來覺得這樣可能不是件好事. 但是後來想想這可能是應付FB調整post sorting algorithm後最好的方法. 以量來衝文章被粉絲看到的次數. 每一篇文章不會被所有粉絲看到, 但是夠多的文章就還是有機會增加整體看到文章的粉絲數.
- 這個粉絲團的目的? 有仔細看一下這個粉絲團除了po文之外的行為, 會發現這個粉絲團很明顯的不是那個名人的粉絲團. 舉例來說, 這個粉絲團like的其他粉絲團都是遊戲.... 所以看起來還是跟商業宣傳有關.
- 至於做了哪些商業宣傳呢? 這點就是另一個我覺得他們非常聰明的地方. 這個粉絲團一開始並沒有作任何感覺起來像是商業宣傳的動作. 後來開始偶爾"轉載"一些其他粉絲團的文章. 但是最讓我印象深刻的是最近的調整. 他們開始宣傳遊戲了. 但是宣傳的方法也非常的"隱晦"...但是感覺使用者會點選的機會很高. (細節就不在這邊說了...有興趣的可以私下問). 不過不確定多久之後會造成粉絲的反感.

這個粉絲團大概是我最近看過最有趣的粉絲團操作案例. 很好奇後面幫忙操作的團隊是誰. 真的是很會『搞』囉!

Monday, March 4, 2013

Interesting side project: Call Saver



一轉眼就三月了, 欠了不少東西要寫. 不過農曆年後第一篇文章要獻給過年後跟友人W推出的手機App: Call Saver 客服省錢通. 點子很簡單, 打客服電話為了要跟真人通到話, 常常都需要聽很多語音訊息輸入很多代碼. 所以我們收集了很多常用的客服電話跟代碼, 然後讓手機幫我們輸入. 這樣可以跳過很多語音訊息, 省掉很多等待的時間. 有興趣的朋友可以去下載玩玩

下載 Call Saver 客服省錢通
Android, iPhone: 送審中.

Sunday, March 3, 2013

Enjoy being sick!

今年過年本來想利用這個假期完成一些side projects的,沒想到在初一晚上襲來的一場重感冒完全打亂了原本的計劃。雖然來的又突然而且症狀還挺嚴重的(老婆說沒看過我感冒這麼嚴重過XD),不過因為近兩三年透過書籍和朋友的介紹,接觸到了一些比較屬於自然療法的醫療觀念。還蠻符合自己對於"身心健康"的想像的,所以有盡量試著在生病的時候依照一些自然療法提倡的理念來照顧身體。因此這一次的重感冒,我就把他當做了另一次和身體對話的好機會。

感冒的徵狀大約從初一晚上開始出現。首先是喉嚨痛,再來慢慢出現乾咳,頭痛/頭脹,額頭微燒,四肢無力,到最近兩天開始出現的鼻涕跟痰還有鼻塞。再再反應了身體的自我療癒機能正在努力的運作中。所以我也就順其自然的讓他自己發揮,而不像幾年前只要有感冒症狀的第一個反應就是先克一顆感冒膠囊。雖然整個"療癒"過程可能不會有像感冒膠囊一樣的速效,但是趁這個機會好好感受一下自己身體運作的感覺挺好的。

大概也就是這樣心態的改變,所以以前只要是身體一有不舒服,就會覺得很麻煩,只想要用藥物趕快解決掉"麻煩"。但是現在還蠻能正面的看待整件事。雖然說常常還是沒有好好照顧他,不過現在至少比較肯聽聽他的"反應",也比較能享受"感受"他療癒的過程囉!

Revenue Models - Peer to Peer

之前在寫這系列讀書心得摘要第一篇時提到, 不知道該怎麼翻譯或是解釋這個Peer to peer的營收模式才好. 但是看了文章之後, 發現還是很難用很簡單的一個詞或是一句話來解釋. 不過這大概也是因為這個模式算是因為有了internet才有機會做的模式. 所以中文還沒有一個特別好的對應. Anyway, 讓我們來看看這個模式. 

Fred對於這個模式的定義原文是: They connect one or more people together to conduct a transaction and take a fee for doing so. 看到這邊, 有人可能會想說, 那這跟之前在commerce裡提到的market place有什麼差別. 我自己是覺得差不多. 因為這些模式本來就很難完全的分清楚.

所以我自己覺得這篇對我來說最重要的點是: internet這個媒介讓這個model變成可行的一個model. 因為internet的關係讓交易量有機會可以變的非常大的緣故, 讓這個透過只收交易手續費而不用固定收"上架費"或是定期收"櫃位費"之類費用的模式存活甚至於成功. 這一點是傳統實體賣場/百貨公司不大可能做到的情況. 

不過這種模式最困難的挑戰還是怎麼樣讓供跟需兩端的"peer"做適度和平衡的成長. 因為不會有人想到沒有店家的賣場也不會有店想進駐沒人來的賣場囉. 

Revenue Models - Subscriptions

一轉眼就一月下旬了...也是該來補補這個系列文章的"讀書心得"的時候了:p
這次的主題是我本身最期待的主題: Subscriptions. (因為Flirq預期的主要收入來源就是subscriptions). 讀完之後有點點小失望. 沒有看到太多新的insights. 但是還是有些有趣的點可以記錄一下.
1. Subscriptions可以用在很多產品/服務/內容上. 舉例來說, SaaS 就是一個把軟體從傳統"販售使用授權"模式轉成subscriptions模式的例子. AWS則是把infrastructure變成subscriptions model的例子. 其他例子還有像是數位內容(ex. Video: Netflix, Music: Spotify, KKBox). 雖然Fred這邊沒有提到, 但是全世界主要的網路交友服務幾乎都是靠Subscriptions模式在產生營收(ex. Match.com, eHarmony.com).
2. Freemium (讓使用者免費使用基本服務, 然後提供一些付費功能把免費使用者轉換成付費使用者這種模式) 這個詞是在Fred這個blog裡"出生"的...:p
3. Subscriptions模式的一大挑戰之一是"使用者流失". 因為要維持"穩定"的營收, 代表了流失多少付費使用者就得補進多少新的付費使用者(當然前提是不調價, 不過調價雖然會增加ARPU但是也會流失不願意付新價錢的使用者. 所以有得有失). 這一個挑戰也會是婚戀交友網站最大的挑戰. 婚戀交友做得好的最終結果是使用者找到好對象就不會再回來. 這點雖然沒錯, 不過這是建立在"網路婚戀交友"這塊餅完全不會成長的情況下. 我相信只要我們能夠把服務做好, 雖然看起來"成功的使用者"不會也不需要再回來. 但是因為他們的成功幫忙帶來的新的使用者是有機會把這個市場做大而支撐起成長.
4. 因為可預期性跟穩定性, subscriptions是"傳統三大Revenue Models (advertising, commerce, and subscriptions)"裡最有吸引力的模式. 不過也會是相對需要一些時間跟資源來醞釀營收成長動力的模式. (謎之音: 就是要撐下去的意思 :p)

See things in big picture

忘了是怎麼不小心看到這篇blog, 因為對於歷史一直有著一份興趣, 加上在網路上看過不少對於"史實"的辯論, 所以對於這種對"我們自認為熟知的近代史"提出不同觀點和論點的文章很感興趣. 所以當作者出了"橡皮推翻了滿清"之後, 馬上去買了一本. 只是一直拖到新年假期才開始看. XD

整本書從世界史+當時世界政局/經濟變化的角度來看中國近代史. 檢視了很多過去過度被簡化跟美化的歷史事件的起因跟結果. 讓人看了停不了手. 看完之後有一個很大的感想, 就是我們得學習用更高更全面的角度來看事情. 這樣才有機會把看似無關但是其實是有關聯的事情串連在一起. 比如說, 中國茶葉跟美國獨立之間的關係? (這邊就不破梗了, 讓大家好好從書裡享受歷史事件連接起來的快感)

2013 Fortune App

這個是Flirq最近上的一個Facebook App: 2013運勢剖析. 趁這個機會練習練習寫FB app. 學到了不少東西, 希望下次寫起來會更快.

Revenue Models - Commerce

一轉眼2013就到了. 在這新年的第一天祝大家新年快樂!

 

趁這新年的第一天, 也是連假的最後一天, 來看一下Fred Wilson的Revenue Models第二課: Commerce .

e-Commerce可以說是一般人最容易懂而且也是revenue model最"清楚"的網路產業. (不過不代表好做:Q) 只要任何在網路上交易實體商品的行為都算是在這個範疇. 不過Fred還是把它分成了下面幾個大類.

零售(retailing): 進貨來賣. Amazon (雖然我自己覺得Amazon已經不單屬於這個範疇很久了:p). 最大的問題是利潤.

交易市場 (marketplaces): 提供平台讓人交易. Fred沒提供例子. 基本上那些讓大家很容易在網路上開店的電子商城網站都屬於這個類別. 看樣子前一篇的peer to peer跟這個類別有點關係. Fred沒提到marketplaces的問題. (大概是會在他的另一篇專門寫相關議題的文章裡會提到?). (但是這一個類別最大的挑戰是大家常提到的"雞生蛋, 蛋生雞". 要有夠多的買家,賣家才會想來. 要有夠多的賣家, 才會有足夠的商品, 買家才會有興趣來. 怎麼解決這樣的問題通常是這個類別最大的挑戰. 雖然Flirq不是commerce, 但是交友算是一種marketplace...所以我了解這邊的痛XD)

垂直整合零售(vertically integrated retailing): 這個跟零售最大的差別是不需要跟任何人進貨. 因為是自產自銷. 好處是利潤比一般零售高, 但是得想辦法建立出自己的品牌跟知名度. 使用者才會來. 例子有 Warby Parker (一家專賣自家出的高級流行眼鏡)

限時/限量販賣(flash sales and daily deals): 這個類別最大的問題是貨源怎麼來跟維持. 例子有Vente-Privee (另一個例子是Gilt). 雖然這個類別叫Daily Deals. (Fred沒有把Groupon放在這邊, 因為Groupon是被分在一個沒有被拿出來討論的類別, group buying裡.)

拍賣(auction): 這是最後一個被Fred特別提出來的類別. 最有名的例子當然是ebay. (這個類別跟交易市場最大的不同應該是"消費行為". 因為價錢是喊價喊出來的, 而商品的量也比較有限. 交易時間也會有限制. 這造成了消費行為跟交易市場上的消費行為不大一樣)

這一篇裡面Fred一直提出了margin(利潤)這個詞. 我覺得很值得從事相關產業的朋友想想. 看看internet是怎麼削弱了自己的margin, 又或是可以怎麼利用internet來保有自己該有的margin.

其他沒談到的commerce類別, 可以參考一下這份文件.

 

Revenue Models - Advertising

Fred Wilson的Revenue Models課程第一堂講的是Advertising, 也就是廣告. 

首先, Fred列舉了一堆目前可見的廣告形式 (可以參考此圖)

我自己覺得有些類別比較像是廣告內容以及技術的分類而不是廣告形式的分類. 不過這些廣告形式分類不是這一篇的主要討論. 這一篇的討論比較著重在用廣告當做revenue models時, 創業家要注意的事情. 比如說, 我們到底在賣的是什麼樣類型的廣告 (ex. 廣度 vs 精準, 靠sales去賣的 vs 線上自動販售) 和廣告費的算法(CPM/CPE/CPA/CPC/Sponsorship).

文章後半部提出了一些要注意的事項跟相關的數字(像是大概要多少impression才能撐起一家公司之類的數字). 我自己看完之後的感想是: 如果要純靠廣告收入撐起一家公司的營運, 可以先估計看看自己的business和所在的產業有沒有機會衝出那麼大的impression數字XD

還好Flirq從一開始就沒有打算靠廣告營收作為主要營收來源. :D

Fred推薦的參考資料  

Revenue Models

不知道是不是去美國都待在東岸的關係, 創業後一直對於東岸的VC有好感. (雖然大家都還是比較推薦西岸的VC XD) Fred Wilson 是其中一位算是一直有在follow的VC. 他十二月在他自己的blog上開始一系列關於revenue models的"課程" . 接下來有空的話, 會在這邊試著簡單翻譯跟做些筆記. 希望能夠對Flirq接下來的發展決定有些幫助. 有些太簡單或是很難找到準確翻譯的詞就不翻了.

廢話不多說, 今天就從他整個課程的第一篇開始: 目前常見的reveune models

- 廣告 (Advertising) - 免費/低價提供服務給使用者, 建立user base. 但是販售自己建立的宣傳管道給需要行銷/宣傳的人/單位做廣告.

- 電子商務 (Commerce) - 簡單來講, 賣東西. 但是有很多不同的賣法. 

- 訂閱 (Subscription) - 使用者定期付費才能使用你的服務. 

- Peer to Peer - 沒辦法想到很好的說法. 可能等他的討論文出來後再來想想可以怎麼一言以敝之.

- 交易處理 (Transaction Processing) - 幫忙處理各種交易, 透過手續費獲利.

- 授權 (Licensing) - 將技術授權給用得上你的技術的使用者

- 販售資料 (Data) - 販售你的服務生產/消化出來的有用資料

- Mobile & Gaming - 雖然這兩者都不是revenue models的一種, 但是課堂裡會拿出來討論這兩塊大餅的可能性跟挑戰. 

 

這些revenue models是怎麼決定的? 是Fred Wilson開了一個表讓大家去討論出來的. 最後版本的列表在這邊.

有人可能會問, 有些看起來很像耶. 這也是我的問題. 不過就來看看他的看法囉. :)

Always great to meet interesting people

上個禮拜在創立方的Pick 'n' Mix跟大家分享了我們幾個創立方的夥伴新加坡之行的經驗後認識了Schee. 對於短暫交談中, 他提到他的經歷非常的感興趣. 這個禮拜則是Schee變成了Pick 'n' Mix的主講人. 在活動中他分享了他怎麼看網路效應這件事以及分享更多了一些他相當有趣的經歷. 看到有人默默的(還是是我太孤陋寡聞XD) 為台灣這塊土地在做這麼多有趣的事. 很高興有機會認識一個這麼有趣的人!

The Last Millionaire

今天不小心在壹網樂上看到了BBC的The Last Millionaire節目, 節目內容簡單來說是"創業比賽". 這個節目把12個英國小有成就的創業家聚在一起, 每個禮拜在不同的城市和主題下兩兩一組的組隊白手起家創業. 每組都會有四個全天的工作天和基本的創業基金. 每個星期五就是比賽誰賺得多. 賺得最多的團隊就可以回家. 剩下的, 就繼續比下去. (這跟其他的比賽的邏輯通常是待越久越好不大一樣)

不確定裡面有多少的真實性(因為我都覺得很多reality show有點假:p), 但是對於創業上會遇到的問題(比如說, 夥伴合不合)倒是有不少有趣的記錄. 不過裡面最讓我佩服的還是這些人的行動力跟執行力. 以一個電視觀眾的角度, 會覺得他們好像做了不少錯事或是蠢事. 但是把自己放在那些人的角色去想像的時候, 大部份參賽者在四個工作天裡完成的事(不論最後成功勝出與否), 真的是很令人佩服的. 很建議有在創業的朋友看看這個節目.

Good is the enemy of great

這句話到底是誰先說的? 說真的我也不知道, 有人說是Jim Collins, 有人說是Jony Ives. 不過不管是誰說的. 只能說這句話非常有道理. 我們不能只追求"好", 因為一但覺得"好"就夠了, 就不可能變"偉大". 共勉之!!

Value of Flirq

(Image from Flickr's Light Through My Lense, used under CC license)

Flirq的價值是什麼? 我們對於Flirq希望幫我們的使用者們創造的價值很清楚, 就是幫助Flirq使用者在Flirq上能夠更有效的認識新的朋友, 進而找到人生伴侶.

可是對於怎麼更有效的創造這樣的價值? 老實說我們還一直在摸索. 這種在黑暗中摸索的感覺有點辛苦. 不過最近間接聽到一些Flirq使用者透過Flirq交到了男女朋友. 這給了我們很大的鼓勵! 因為這代表Flirq開始慢慢為了一些喜愛Flirq的朋友們帶來了價值! :) 我們會繼續努力下去, 希望能夠更有效幫大家創造更多的價值!

Penn's 2011 Commencement Address by Denzel Washington

 

前幾天看到的一段video. 是丹佐華盛頓2011年到賓州大學(UPenn)畢業典禮給的演講. 前面半段很搞笑, 但是後面講的非常精彩. 很多觀念跟看法都跟創業家該有的想法很接近. 值得一看! 

Attitude

昨天看到了以下的小故事, 非常有感覺. 特別記錄一下:

有人問洋基傳奇球星狄馬喬(DiMaggio): "你在大聯盟打了無數場比賽, 為什麼你每一場比賽都還要像菜鳥一般拚命?" 他這麼回答:"因為我知道每一場比賽數萬名觀眾裡, 一定會有哪個小孩是第一次來看我打球." 

Jin

週末老婆在看仁醫, 也跟著看了一下. 對於男主角"南方仁"在現代的女友跟他說的"上天不會給你過不了的考驗", 頗有感覺. 在此記錄一下! 

Thanks for the compliment

今天不小心看到我們之前想的Flirq Slogan"外表不是唯一, 交友從心開始" 出現在一個交友App的介紹裡. 這或許算是"英雄所見略同"? :)

MI4 vs Startup

今天不小心再看了Mission Impossible 4一次. 發現裡面阿湯哥這個"Team Leader"有很多想法, 還有他對於完成任務的堅持跟信念, 很值得Startup參考. 因為當連他的隊友都跟他說, This is impossible的時候. 他還是相信會成功, 也不斷的找方法讓任務成功. 真的很成功的把"Mission Impossible"變成了"Mission, Im possible!"

FLIRQ'S CHALLENGES - 3

Flirq上線後, 就比較難有時間寫blog. 今天來繼續寫寫Flirq的挑戰. 這個挑戰, 也不是Flirq獨有的挑戰. 不過這邊會跟大家分享一些我們計畫怎麼迎戰這個挑戰的想法.

網路交友有一個其他類型網站比較不會遇到的挑戰. 就是使用者比較不會幫你宣傳. 雖然時代慢慢在轉變, 但是大多數的交友網站使用者(中外皆然)通常還是比較不會特別跟自己週遭的朋友分享說: "我最近在玩一個交友網站, 超讚的! 你也趕快來一起玩." 所以怎麼找出能夠讓使用者幫你拉更多的使用者, 就變成成功成長使用者數量的關鍵之一. 幾年前, 一個常被利用的招數是"利誘"使用者分享他的聯絡人列表資訊(通常是從webmail裡import). 然後網站主動發信給這些使用者的朋友, 吸引/邀請他們進來. 更近幾年有些是利用Facebook的塗鴉牆來promote. 使用者的一舉一動, 三不五時就被post到他們的塗鴉牆上, 引起他們的朋友的注意再吸引他們來玩. 可惜這些招數在使用者也越來越重視自己跟朋友的隱私之後, 越來越不能用. 而且這些招數, 很多並不是使用者真心想推薦這個網站. 而只是被利用來幫忙宣傳. 所以其實真正能夠做出"口碑宣傳"的交友網站不算太多囉. 

而我們想到解決這個問題的方式是引進social features. 讓Flirq的使用者可以邀請朋友進來幫忙他交友. 這個是一個大方向, 實際做出來會有很多不同的功能. 但是主要目標就是希望讓Flirq不再只是一個想交友的人才能來玩的交友網站. 更是一個想交友的人跟想幫他的朋友都可以一起來玩的交友網站. 我們希望透過這些方法, 一來打破一般人對於交友網站的刻板印象 (不是只有要交友的人才能來) 也可以降低很多人加入的心理門檻 (因為可以是來幫朋友的). 希望這個方向能夠成功幫Flirq建立起跟其他交友網站不同的形象, 讓Flirq的使用者能夠幫Flirq做"口碑行銷"囉.

Discounted Tickets for CHINICT

不確定這邊的讀者有多少人會去參加 CHINICT (一個在大陸辦的Startup大型會議). 有一些看起來很有趣的講者. 我這邊有Discounted code, 有興趣的人可以從在買票的時候, 輸入code: CCTAIWAN  就可以有20% off囉. 

Startup = Always learning something new

MIT的校長說過"Getting an Education from MIT is like taking a drink from a Fire Hose". 現在在Run Startup的感覺也差不多. 一直都在學習新的東西. 不管大小. 就是一直像消防水管一樣, 停不下來的送過來. 今天又學到了一個小東西. 就是原來Gmail的收件人是有數量上限的. (請容我在這邊野人獻曝, 因為我之前真的不知道). 原來是今天要寄出通知信給之前預約註冊Flirq的會員. 跟他們說Flirq上線了. 結果沒想到copy & paste 名單到gmail的BCC列表要送出後, gmail的complain就跳出來了. 之前根本沒有機會遇到這樣的情況.(誰沒事會寄信給這麼多人, 看官你說是吧?). 一直到今天才知道有這樣的上限. 只能說, Startup, 每天都在學習新的東西囉! 

Flirq is online!

Flirq在3/30/2012的台灣時間晚上, 正式public beta. 公開上線了, 該開始訓練心理強度以接受使用者的使用反應跟加快對於這些反應的調整時間囉. 所以, 這不是個結束 , 而是個開始. 真正的挑戰, 正式到來! Fighting!

Flirq's Challenges - 2

Flirq出現的"時間點"是Flirq要解決的另一個挑戰. 網路交友已經不是新東西. 美國的Match/eHarmony已經經營了15~16年以上. 台灣目前的交友網站龍頭, 愛情公寓, 也已經要10歲了. 這些前輩網站都非常有他們的特色. 換句話說, Flirq怎麼做出跟他們不一樣的特色和市場區隔? 是我們一定要解決的一大挑戰. 我們目前的想法之一, 是建立一套不一樣的網路交友遊戲規則. 讓線上交友能夠更接近現實生活裡的狀況. 讓真心想認識新朋友的使用者, 能夠在Flirq設計的互動裡, 從"心"開始認識新朋友. 我們知道這不是件容易的事. 但也正因為這是件不容易的事. 才更需要有人試著去解決囉! 

Flirq's Challenges - 1

Facebook_icon20120311

(昨天收到我們設計師為了Flirq Facebook新作的Icon. 覺得很不錯. 今天就趕快拿來用一下囉!)

Flirq的第一個挑戰. 其實不是只是Flirq的挑戰, 而是所有交友網站的共同挑戰. 就是一般人對於網路交友的接受度. 儘管在美國, 網路交友已經成為了認識結婚對象的主要方式之一. 但是還是有很多人不願意去嘗試網路交友. 背後的原因有百百種. 我們知道Flirq不可能解決所有讓他們不肯使用網路交友的原因. 但是我們希望Flirq提供的新交友互動方式. 除了讓已經能夠接受網路交友的人有一個新的選擇之外, 也能夠改變一些目前不願意嘗試網路交友的人的想法. 讓他們肯嘗試網路交友. 進而找到好的異性朋友. 希望Flirq的出現, 能夠帶來些改變囉! :)

 

New Series: Flirq's Challenges

三個禮拜的Startup Labs活動告一段落. 總算又比較有點時間來寫些blog. 在Startup Labs的三個禮拜裡, 我們除了中文化Flirq之外, 也調整了一些遊戲規則. 目前正在進行封測, 跟修正一些封測使用者回報的問題. 很謝謝這些幫Flirq封測的朋友.

我們很清楚在這個時間點進入線上交友這個戰場, 不是件容易的事. 因為市面上已經有很多不同大小跟取向的交友網站, 更不乏各式各樣"類"交友網站. 不過創業遇見挑戰本來就是很自然的事. 而且設法解決不同的挑戰, 更是創業中的"樂趣"之一. 接下來會分享一些我們在做Flirq的時候遇到的或是預見的一些挑戰. 有機會的話, 也會順便分享一些我們的解決方法跟結果. 希望對一些也在創業的朋友有幫助! 

NTU Startup Day

今天去參加第一屆的NTU Startup Day. 遇到了不少星期五Startup Labs Demo Day上認識的台大學弟妹. 也看到了不少家很有趣的公司. 深深感受到了大家對於創業的熱情! 希望台灣這一波創業潮, 能夠出現更多家成功的公司. 為台灣的創業圈建立起更多模範跟打下更好的基礎! 台灣的創業家們, 加油!

Startup Labs Demo Day

今天是Startup Labs Demo Day. 給自己的表現85分. 該講的重點都算有講到. 裡面的梗, 聽眾該笑的也都笑了. 但是時間控制的不好. 超過了五分鐘的時限. 不過總算是順利結束. 22天的活動告一段落. 是個結束, 但是更是個開始. 趕快來好好睡個覺. 睡醒繼續前進! Fighting!

Flirq Slogan

今天吃晚飯的時候跟老婆在討論. 怎麼樣一句話表達Flirq的理念跟與其它網站的不同. 目前我們兩個人都最滿意的一句是: "外表不是唯一, 交友從心開始!" 很符合Flirq想要做的嘗試. 希望也能把Flirq的理念傳達給我們的使用者. 

Good mentors vs bad mentors

參加Startup Labs到目前最大的感想是: 好的Mentor帶你上天堂, 不好的Mentor帶你...

CakePHP i18n and l10n

最近為了要幫Flirq出中文版. 所以開始在研究CakePHP的i18n跟l10n. 這個link是CakePHP i18n跟l10n的說明. 整體上來講還算簡單. 但是中途還是會遇到一些有的沒的問題. 這邊記錄一下我實驗的過程. 基本上一開始要做的, 就是把ctp檔案裡, 會隨著locale改變的字串照著這個link裡的方式標記. 接著要做的就是到cake console去跑一個shell command把需要localize的字串都找出來. 跑完之後, 會跑出一個po檔. 再來就是自己create一些不同locale的folder. 然後把po檔丟到對的路徑下. 這邊要注意的是, 如果是要處理中文. 目錄名是chi (不能用zho). 另外, 用Poedit修改po檔內容的時候. 有一些CakePHP自己用到的字串不知道為什麼會造成錯誤(Sorry...沒有深入去研究原因). 不過因為用不到. 所以拿掉就OK了. 最後, 就是照著這個link裡的說明. 在程式裡設定locale. 那ctp裡需要localize的字串. 就會動態的換成對的localized的字串. 以上是前兩天實驗的心得. 接下來得真的套到Flirq上. 有別的狀況, 再上來跟大家分享.  

Friday, March 1, 2013

Great introduction about AWS from AWS expert

因為DreamIt的關係, 認識了AWS的一些人. 前一陣子剛好有機會跟其中一個亞洲區的技術支援通過電話. 他介紹了下面這幾篇AWS入門的文章跟連結. 我很快的看了一下, 覺得蠻不錯的. 跟大家分享分享.

Architecting for the AWS Cloud: Best Practices

Web Application Hosting: Best Practices  

EC2 Load Balance Documentation

EC2 Auto Scaling Documentation

Don't limit yourself

最近在看Steve Jobs的傳記. 裡面提到了他用他的"現實扭曲力場", 說服了工作團隊. 在不可能的時限裡做出了他們本來認為不可能的成果. 看完了這些故事, 心有戚戚焉. 因為這跟這幾年來的感悟非常的類似.

書裡的故事, Jobs透過各種威脅利誘加哄騙的方式, 讓工作團隊相信了他們本來覺得不可能的事是可能完成的. 我覺得這跟很多人說的, 做事要有信心, 或是凡事要正向思考都是很類似的事. 這些觀念都是要讓大腦相信你要做的事, 是可能會成功的. 而不是用一個"不可能完成, 不可能成功"的心態去做事. 因為這個樣子, 在還沒拼之前, 我們就已經被我們自己的大腦給限制住了. 

所以, 在創業的你, 要對自己跟自己在做的事有信心. 因為什麼點子都有可能會成功! 不要在意別人的眼光跟意見. 而有朋友在創業的你, 多給你在創業的朋友更多的鼓勵. 他們可能在做一些很多人不看好的事, 所以你的鼓勵, 格外的重要囉! 大家加油!

(Image from flickr's kroszk@, CC license)

 

StartupDigest

去年中準備回美國創業的時候, 開始訂閱起StartupDigest. StartupDigest是一份專門幫創業家收集創業相關活動與訊息的電子報. 發起的主因是因為創辦人到矽谷的時候, 發現矽谷的創業相關活動很多, 但是參差不齊. 所以他決定發起這份電子報來幫矽谷的創業人篩選好的創業活動. 後來這份電子報也慢慢在其他創業風氣正在成長的城市出現. 幫助當地的創業家能夠更有效地掌握所在城市的創業活動. 目前在全美跟全世界很多城市, 都有StartupDigest的各地分報. 

回來台灣前, 就一直在想. 應該在台灣有個類似的機制. 幫創業家掌握創業活動的訊息. 本來在想要不要花點時間自己也來弄一個站. 還好在做下去之前, 發現原來台北也已經了StartupDigest的分報了. 所以試著聯絡了Taipei StartupDigest目前的編輯James Hill. 看看能不能幫上點忙. 很幸運的, 目前的編輯James, 因為是個美國人, 也很歡迎我的加入來幫忙處理中文的部分. 所以龍年起的新工作之一. 就是幫忙編輯Taipei StartupDigest. 希望能夠幫上台灣的創業界一些忙囉. :)